List/Grid

Yearly Archives: 2019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(40-46)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(40-46)

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 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 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 40. 见人之困苦颠连,如己之困苦颠连。见人之父母,如己之父母,而欲得安乐。见人之妻女,如己之妻女,而不起邪念。人生世间,数十年耳。若肆意妄为,则永劫不能复得人身矣。又当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,以期默佑......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(32-39)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(32-39)

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 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 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 32. 乐慧斌来,持汝书,并其他求皈依名单。知居士年已六十有五,一子一孙,均已夭殇。约世间人情论,极为可痛心者。若约了生死之净土法门论,则实为超凡入圣之最胜因缘。世间人生不知来,死不知去,实为人生一......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(24-31)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(24-31)

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 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 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 24. 又学道之人,凡遇种种不如意事,只可向道上会。逆来顺受,则纵遇危险等事,当时也不至吓得丧志失措。已过,则事过情迁,便如昨梦,何得常存在心,致成怔忡之病。汝既欲修行,当知一切境缘,悉由宿业所感。......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(15-23)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(15-23)

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 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 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 15. 现今世道,真是一个患难世道,大家都在患难中。幸而得闻佛法,当认真念佛,庶可蒙佛慈力,令生则遇危而安,死则直出苦海,即赴莲池。前书事迹,无暇详谈。今将法名,开于本单寄回,令彼各各努力觉返。宝姑......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(9-14)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(9-14)

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 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 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 9. (其三)汝在银行,当一切时,小心勤慎。且莫学说大话,不认真用心于小事。须知此种派头,乃系败子之派头。以未做大事,便忽略小事,以为我是大才,何拘拘于此。须知此系自欺欺人之下流种子。凡做大事的人......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(1-8)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(1-8)

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 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 四. 在顺逆境中令生正信。 1. 念念在净土,方可往生,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。若执定此义,以自求上品,何善如之。若执定此义,以教中下根人,则阻人胜进不浅。何以故。以彼必以为此法太高,遂以卑劣自居,不肯修持耳。又此念佛虽属意识,......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三. 以苦为师。(58-62)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三. 以苦为师。(58-62)

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 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 三. 以苦为师。 58. 凡夫若无信愿感佛,纵修其余一切胜行,并持名胜行,亦不能往生。是以信愿最为要紧。蕅益云。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。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。能信得及,许汝西方有分。《复高邵麟居......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三. 以苦为师。(51-57)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三. 以苦为师。(51-57)

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 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 三. 以苦为师。 51. 人生世间,祸福吉凶,相为倚伏。其所得损益,唯在人之善用心与否耳。诸佛愍自己与一切众生,为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之所逼恼。因思所受苦报,由于过去恶业所感。而所造恶业,由于当六尘境,不了如幻如化,妄起贪瞋痴心之......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三. 以苦为师。(42-50)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三. 以苦为师。(42-50)

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 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 三. 以苦为师。 42. 法华经云,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,众苦充满,甚可怖畏。知好歹者,当以急求出离,企得安隐,为上计也。大丈夫生于世间,既知自己一念心性,与佛无二。又知十法界因果修证,不出自心。固当发大菩提,力修定慧,以期断惑......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三. 以苦为师。(37-41)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三. 以苦为师。(37-41)

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 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 三. 以苦为师。 37. 接手书,知又殇一子,深为痛息。虽然,明理之人,决不以己之境遇,谓天道无知,佛法不灵。吾人从无量劫来,所造之种种恶业,何能了结。昔日之果已熟,今日之因未熟,岂可以因儿屡殇,便谓无有因果。且汝欲以博地凡夫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