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之五. 重实行,不重言辞。(1-7)

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

五. 重实行,不重言辞。
1. 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,然率皆读其文,解其义,取其供给口头,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。至于恭敬志诚,依教修持者,诚为难得其人。
《复邓伯诚居士书》一

2. 蘧伯玉行年五十,而知四十九年之非。孔子年将七十,尚欲天假之年,卒以学易,以祈乎无大过。圣贤之学,未有不在起心动念处究竟者。近世儒者,唯学词章。正心诚意,置之不讲。虽日读圣贤书,了不知圣贤垂书训世之意。而口之所言,身之所行,与圣贤所言所行,若明暗之不相和,方圆之不相入,遑问究及于隐微几希之间哉。
《复邓伯诚居士书》二

3. 然既知非,又肯发露忏悔,必须改过迁善。若不改过迁善,则所谓忏悔者,仍是空谈,不得实益。至谓欲心不贪外事,专念佛。
《复邓伯诚居士书》二

4. 然今之学者,每每专说假话,不修实行。意拟沽名邀誉以求体面,并非真实自省寡过而作是言也。此名自暴自弃,名大妄语,名不知惭愧。若非此等,则为圣贤之徒。若带此气,则是下流坯,乃法之罪人,佛之逆子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直心直行,方与佛合。
《复高邵麟居士书》三

5. 汝之所说,似乎有得大意。然只空话,绝无一毫受用。佛法,法门无量,通须做到业尽情空,方可了生脱死。否则,纵有所得,依旧不奈生死何。若在今时,恐举世亦难得一二做到业尽情空地位。唯有念佛一法,若具真信,切愿,志诚念佛,求生西方。纵有通身业力,皆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,所谓带业往生者。一生西方,则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矣。以故末世善知识,多多均主持净土。以净土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。每有聪明人,稍明教义,或稍知禅理,便以通家自居,藐视念佛。谓念佛为愚夫愚妇之所为者,此皆不知自反。以知文义为实证之狂徒,定规说空行有,以身谤法,将来必堕三恶道,为愚夫愚妇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怜悯,而莫能救济也。
《复吴沧洲居士书》三

6. 接手书,知不废净业,洵足嘉美。而云身心不安之至,为境遇不嘉,致不安耶。抑或疾病缠绵,致不安耶。若境遇不嘉者,当作退一步想。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,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。但得不饥不寒,何羡大富大贵。乐天知命,随遇而安。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,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。若疾病缠绵者,当痛念身为苦本,极生厌离,力修净业,誓求往生。诸佛以苦为师,致成佛道。吾人当以病为药,速求出离。须知具缚凡夫,若无贫穷疾病等苦,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,而莫之能已。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,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。
《复邓伯诚居士书》一

7. 学道之人,明理须极圆融,仪轨毫无混滥,方可宏通佛法,自利利他。否则,在说者只成戏论,其闻而依行者,必至造业受苦于无穷也。须知凡属佛经及宏阐佛法等书,无论梵筴书册,即书壁勒幢,刻之山石,铸之钟磬,皆当恭敬。以其为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之法,利益无边,恩德甚深故也。若能尽诚尽敬,则业障冰消,福慧月圆。断惑证真,尚可即得,况明心乎。否则纵令明心,亦难出苦。以其唯崇虚解,不务实修,所有悟解,总成狂慧。虽属善因,反招恶果。欲得佛法实益者,请从恭敬中求之。《刻藏缘起按语》三

Tags: 

评论已关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