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光大师法语汇编之—信愿念佛(7)

. 示性德与修德。

1. 念佛乃自修其德,德堪往生。非无德徒仗天帝阎君等令送之力以往生也。若无德,纵送亦不能往生。即天帝阎君等,自己尚不能得,何况他人。《复卓智立居士书三》

2. 佛与众生同具之佛性。此性具一切功德。事即修持,及断惑证真等。由自性中具此功德,故修之及极,则称性显现。故名理事圆融。若徒知性本具足,不加修持,则尽未来际,亦不能亲证此性具之理。所谓执理废事,理亦不圆。以故修行人既悟性具之理,必须要切实修持。而修持方法,唯持名念佛,最为第一。是故当专主于信愿持名。再以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而为助行。则其益大矣。《复方圣照居士书六》

3. 真如佛性,生佛了无二致。逆顺修持,圣凡天渊悬殊。盖众生虽具性德,绝无修德。纵有修为,皆与性德相悖,故谓之为逆修。以故性德莫由显现而得受用。《佛说四十二章经新疏序》

4.  一切众生,具有性德,殊少修德。今既发心学佛,是由性德,而起修德。虽有此心,若不竭诚尽敬修持,则修德不能大著,性德仍旧被烦恼恶业所障,不能显现。如日在云中,了不见其光相。故须振起精神,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以行世善。又须竭诚,尽敬,生信,发愿,念佛,求生西方,以修出世之法。世间学一材一艺,皆须振起全副精神,方能有成。今以具缚凡夫,即欲于现生中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可不奋发大志,打起精神而能得乎。德振之义,如是如是。倘能振拔,则名实相应。否则,有名无实,是自己不振拔之咎,非佛法之不能利人也。《复崔德振居士书五》(民国二十一年)

5. 凡夫佛性,未曾亲证,所有自性功德,均不得发现而受用,故一切随业耳。《复吴沦洲居士书三》(民国二十年)

评论已关闭。